电话:400-6368-3518
地址:山东潍坊
在北京市通州区的新华联家园小区,数十部老旧电梯在默默无闻中依然高效地运行着。这些电梯大多数建于2003年,至今已超越20个年头,然而,通过科学的维护管理,这些被称为“超龄电梯”的设施却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生命力。近日,记者走进这个小区,探究其背后的“健康密码”。
新华联家园小区在20多年前曾是通州区一座令人瞩目的高档小区。高高的楼群中,蜿蜒的绿植与现代化的设计交相辉映。时间推移,整个小区的面貌没有太大变化,然而,60多部电梯的命运却成为了小区居民心头的一根刺。尽管电梯的使用的时间确实已超越了20年,但居民们却表示,他们仍然可以感觉到电梯的“皮实”。
近期,小区内每部电梯旁都贴着一张蓝色的“身份证”,上面标注着电梯的基础信息以及一个二维码。通过扫码,居民们能够实时查看电梯的安全状态和维护记录。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居民对电梯安全的信心,也使得物业管理得以透明化。
汤国兴,58岁的物业安全监督管理人员,自担任电梯安全监管以来,试乘电梯成为了他工作日常的一部分。通过检查按键、滑动电梯门以及确保轿厢内外干净整洁,汤国兴全方位地维护着电梯的安全。他分享到,虽然高层住宅的电梯常常使用频繁,但通过科学的日常维护与检修,这些电梯的故障率得到了有效控制。
“我们每15天就会对每部电梯进行一次例行维护,”汤国兴说。“电梯的安全关乎每位居民的出行体验,因此我们在这方面从未吝啬。”
姚张会敏和任凯是小区的维保人员,分别在电梯维护行业工作了20年和3年。他们知晓随着电梯设备的老化,故障频率不可避免的上升,尤其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。“电梯电缆线老化、润滑油不足或者是电梯电脑程序的小故障,都会影响电梯的运作。”张会敏警惕地说道。
通过驻点作业,维保人员能够在24小时内随时响应居民的需求,确保在发生电梯故障时能够迅速到达维修现场。他们与物业公司签订的协议中规定,维保人员需在20分钟内到场,以确保故障得到及时解决,做到电梯归位、修复。但对于居民来说,最大的误解在于对被困电梯的恐惧。张会敏向我们解释说,“电梯在设计上是非常安全的。即使发生故障,电梯内部的安全钳会发挥作用,稳妥地将轿厢固定在轨道上,不会发生坠落。”
除了技术上的支持,心理疏导同样是维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很多居民对电梯的恐惧源于对电梯工作原理的不了解。被困在电梯中的人往往感到失重而误以为电梯正在下坠。实际上,电梯的显示屏是根据电梯的工作速度计算出来的,往往并不是我们感受到的那样。这样的误解常常造成不必要的恐慌。张会敏和任凯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,面对的是不单单是设备的维修,还有居民们内心的恐惧。
电梯作为一种公共设施的老化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。新华联家园小区的成功案例,向我们展示了物业管理与电梯维保在维护公共安全方面的重要性。同时,也凸显了透明度在增强信任中的作用。通过“身份证”制度,居民不再只是被动的使用者,而是主动的参与者。这样的模式,不仅给小区带来了更好的管理效果,也为其他老旧小区的电梯维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。
电梯维保是一项不被重视却又不可或缺的工作。作为居民出行安全的重要环节,新华联家园小区的成功在于物业和维保人员对工作的专注和责任。无论是定期的维护检查,还是维保人员及时的专业操作,都少不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。电梯在岁月中不断更新换代,但它的安全与舒适依然要求我们去共同维护。通过坚实的技术上的支持和细致的操作规范,背后隐藏的,是对每一位居民生活品质的关注与责任的担当。当我们在电梯中悠闲自得时,或许正是这些难以觉察的细节,构成了我们日常出行的安全保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电话:400-6368-3518
地址:山东潍坊